科尔沁牛业董事长李和受邀参加第二届全国肉牛生产应用技术与产业经济研讨会
2017年6月13日,第二届全国肉牛生产应用技术与产业经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肉牛及牛肉行业的众多知名企业,著名肉牛屠宰、加工设备供应商,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科尔沁牛业董事长李和受邀出席并参加企业家论坛讨论。
(嘉宾受邀上台发言)
在论坛研讨会上,李和董事长认为,中国肉牛行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商业模式的探索。科尔沁牛业走过20年,经历许多艰辛和不易,相类似地,我国肉牛企业同行都没有特别悠哉游哉的,都是在艰难爬坡中,慢步前行。为什么如此艰难?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够让肉牛企业赚钱,谁家的商业模式能够在现阶段激烈的竞争中存活的很好,这是一个需要下大力气去探讨的问题。比如世界上知名的肉类加工企业:泰森、嘉吉等,它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它们为什么能立足于世界是怎么成功的?这些商业模式引入中国后,是否能适应中国本土?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和研究。在中国,南方有南方的模式,北方有北方的模式,大企业有大企业的模式,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模式,但这些模式都没能得以解决,所以我们这一行业的众多企业生存得都非常艰难,也是中国肉牛企业模式探索的难点所在。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肉牛体系的建设,单一一个养殖场、饲料厂、加工厂很难影响和撼动整个产业,只有从饲料、犊牛、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等整个体系建立起来,才能形成综合竞争力。技术,是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很多技术看起来特别好,带回到企业去以后能否落实?是否适合企业的需求?这是很实际的问题。技术落地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效率,我们要借鉴南美、北美等先进畜牧大国的相关经验,也要结合自身进行考量。不仅要引进、落地,还要用好、使得效益最大化。最近我们就在和查韦斯探讨如何引进美国的养殖技术提高我们的养殖场管理水平,提高效率。第三个问题是人才,人是技术的根本,中国肉牛养殖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这需要建立整个产业的培训体系,建立人才储备库。
此外,李和董事长倡议建立行业共同的目标:净化商业环境。我近期去南方考察,一个县级市,就有40多家小型、零散、不规范的肉牛屠宰场。在中国,经由这些不成规模、生产环境较差的屠宰场生产出的牛肉,流向广大中低端市场终端,产量占据牛肉消费市场的80%,而中国排名靠前大型、规模化的肉牛企业的产量加总,尚不足20%。如果商业环境难以净化和改善,中国肉牛企业还会在艰难中持续进行。
海尔产业金融现代农业事业部总经理蔺进在研讨中,就产业、金融、技术等方面针对肉牛产业发展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他指出,未来10-20年是农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肉牛产业5年之后将迎来迅猛发展的时期,会形成一个达万亿级的市场,远超过乳业市场,产业内各方应加大合作力度、建立合作机制。肉牛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和资本的重要介入,是产业升级的重要资源,中国肉牛企业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和融资能力,企业要形成短期、中期、长期的融资匹配规划。不应局限于国内现有的融资机构。技术,是企业的软实力,各方要高度关注技术的实际应用性,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
(李和董事长发言)
海尔产业金融现代农业事业部总经理蔺进在研讨中,就产业、金融、技术等方面针对肉牛产业发展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他指出,未来10-20年是农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肉牛产业5年之后将迎来迅猛发展的时期,会形成一个达万亿级的市场,远超过乳业市场,产业内各方应加大合作力度、建立合作机制。肉牛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和资本的重要介入,是产业升级的重要资源,中国肉牛企业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和融资能力,企业要形成短期、中期、长期的融资匹配规划。不应局限于国内现有的融资机构。技术,是企业的软实力,各方要高度关注技术的实际应用性,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
此外,查维斯农业部经理Lanny Smith、JBS的张梅、秦宝牧业董事长史文利等嘉宾就各自行业领域及企业经营发展方面,进行了发言和探讨,嘉宾畅所欲言,台下观众积极互动,会场气氛融洽而热烈。通过这次研讨会,业内外人士交流了看法、互换了信息、提升了思想,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收益良多,会议成果积极显著且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