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尔沁南阳分公司受到新政策扶持
为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一步扩大全县肉牛养殖规模,提升规模养殖水平,加快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日前,新野县政府出台了《新野县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实施办法》(新政办【2013】13号),大力扶持规模养牛场发展。具体扶持办法是:利用现代农业肉牛大县500万元项目资金,对新建百头以上规模养牛场每100头规模建场补贴10万元。建立5000万元养牛担保贷款基金(其中新野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南阳市政府出资2000万元),放大5倍比例为规模场提供担保贷款,每头牛解决流资5000元。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对所有的规模养牛场按贷款利息总额的30%比例贴息。
-
科尔沁肉牛技改项目竣工
科尔沁牛业公司科左后旗分公司年产二十万头肉牛技改项目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竣工。项目由科尔沁牛业2012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0万头/年,
-
科尔沁牛“带身份证”吃得放心
蒙古科尔沁草原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9月6日,“第二届富民强区全国知名网络媒体看内蒙古”采访团一行来到通辽市科左后旗,和黄牛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采访中记者获悉,科尔沁牛业的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香港等地区,在深圳的各大超市,市民也能买到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天然绿色冷鲜牛肉。
-
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做大企业扩规模
近年来,科左后旗畜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黄牛产业不断壮大。其中,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屠宰生产线和万头肉牛育肥场近1000亩、高效农业示范田3075亩、南阳市种公牛站170亩、肉牛交易市场154亩、生物肥厂70亩、科尔沁牛业熟食品加工厂150亩、科尔沁牛业农机专业合作社60余亩。 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尔沁牛业在年屠宰加工10万头牛基础上,今年投资1.2亿元,再上一条科技含量较高的年屠宰加工10万头牛的生产线。目前厂房建设已完工,设备陆续到位调试,6月份将正式投入生产。
-
民营企业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科左后旗有民营企业819家,个体工商户达到8976户,总注册资金24亿元,从业人员19626人,年上缴税收超过3亿元。2012年,全旗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6.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利税33.9亿元。民营经济占全旗GDP比重的61%,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该旗制定了“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02亿元,上缴税金超过4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4万人”的年度总目标,誓言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涉农民企规模不断扩张。该旗利用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引进培育了一批国内企业。目前,该旗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9家,规模化养殖小区达到55个,大型牲畜屠宰加工企业5家,大型粮食收购企业134家,种植、养殖收入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5%左右。科尔沁牛业新增10万头屠宰生产线项目、东顺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老龙口酒业1万吨原酒、樱之梦1万头肉牛深加工等一批重点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积极筹备并先后投产,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安排就业1000余人,带动农户3000余户。 民营企业助推经济快速发展。该旗围绕医药化工、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及硅砂、装备制造、新能源、有色金属加工等优势产业引项目、兴园区,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截至去年年底,该旗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达到54家,实现产值169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1%。与此同时,该旗加快打造项目入驻的载体和平台,去年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元,建成一期“四横三纵”道路管网34.8公里,园区成功晋升为自治区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共入驻项目81个。 第三产业占非公经济比重不断提高。该旗依托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景观、厚重的民族文化及丰富的黄牛、沙稻、矽砂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以此带动民营经济快速腾飞。去年,该旗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4.5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3%。 倾力帮助民营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截至目前,该旗已为科尔沁牛业、维尔公司、泰鼎有色金属加工等7家企业协调金融部门贷款2.72亿元,并积极帮助康臣、维尔、东顺等企业做好上市融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发改、科技、财政等部门为源源热力、科尔沁牛业等公司争取国家节能、专项及贴息等各项资金311万元。就业部门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4038万元,涉及465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培训技能人员1000余人,切实解决了大部分创业人员资金难、没技术等问题,以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从而拉动民营经济迅猛增长。(特约记者 孙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