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强旗”是推进科左中旗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
在科左中旗宝龙山工业园区内,一边的建筑工地上,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繁忙的建设场面。另一边的投产区域,一袋袋真空包装的肉类产品从科尔沁肉牛生产线上有序涌出…… 科左中旗以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坚持把“工业强旗”作为推进全旗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做大做强新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汽车配件等新兴产业,力促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如今,这些产业已经成为该旗工业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旗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新能源产业“乘风而上”。该旗重点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目前,由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在舍伯吐镇开工建设,这是该旗继风电开发后,在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上实现的又一突破。项目建成后,可年均为电网节约标煤51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与此同时,该旗不断推进阳光凯迪新能源循环经济工业园、欧亚置业光伏发电和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铀矿整装勘查项目,力争实现铀产业的规模化生产。 化工产业“异军突起”。该旗突出抓好科迈化工投资50亿元建设的集“产能扩张、医药级产品延伸、研发基地”于一体的百亿级化工产业园项目,努力把科迈化工培育成为立旗企业。同时,不断延伸天润等化工企业产业链,争取2000吨油品添加剂项目达产达效,3万吨橡胶促进剂TBBS项目开工建设,并突出抓好糠醛、糠醇、玻璃纤维等其他化工项目建设,推动以橡胶助剂为主的化工产业延伸升级,力促蓖麻油、复合肥生产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农畜产品加工业“固本强基”。该旗以玉米和肉牛两大产业为重点,全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通过引进博天糖业、牧谷养道等有实力、科技含量高的玉米精深加工企业,提高玉米深加工层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由玉米产能大旗向玉米深加工大旗的转变。同时,突出抓好科尔沁牛业肉牛产业园项目,建设集“肉牛屠宰、熟食品加工、饲料生产、肉牛育肥基地及观光畜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肉牛产业园,力争将农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超百亿元的立旗产业。截至目前,该旗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3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2%。农畜产品加工已成为该旗新的经济增长点。 汽车产业打造面向东北经济“桥头堡”。该旗充分借助吉林、辽宁等毗邻省市和周边县区现有的各类产业、产品资源,吸引实力较强的下游非资源型企业入驻,着力发展规模大、效益好、拉动能力强的非资源产业;重点突破以汽车配件为主的制造业。依托长春一汽,承接江浙、广东、河北等地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培育“小群体、大规模”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重点扶持蒙城和康城两家铸造企业扩大规模,加强与为一汽做配套的长三角、京津冀等地企业的对接,努力打造长春一汽零部件生产基地。(特约记者孙佳超)
-
不当竞争“马肉丑闻”现身日本
席卷欧洲的“马肉丑闻”刚刚给人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食品安全教育课,日本3月份又曝出新的“马肉丑闻”。日本的“马肉丑闻”并非将马肉混入牛肉进行销售,而是将原本应加热后再食用的马肉伪造成可以生食的马肉进行销售。
3月14日,日本长野县警方以涉嫌违反“不当竞争防止法”为由对该县一家名为“大成”的马肉加工企业进行了搜查。
今年2月,日本石川县两家烤肉店共有5人出现呕吐症状,他们都曾吃过生拌马肉,其中4人体内被检测出肠管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这两家烤肉店的马肉都来自“大成”企业。
长野县伊那保健所食品生活卫生科负责人清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伊那保健所2月28日开始调查该企业的马肉,虽然在该企业库存马肉中并未检测出肠管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也不清楚生食马肉中毒的具体原因,但伊那保健所在该企业的发票上发现了疑点。随后对马肉的流通过程展开的调查发现,该企业在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将32吨必须要加热后再食用的马肉伪装成可以生食的马肉进行销售 -
种地不如搞养殖,养殖不如养肉牛
“种地不如搞养殖,养殖不如养肉牛”,后宏坤就是认准了这个理,针对肉牛养殖前景,独辟蹊径,走上了养殖致富路。 日前,笔者来到岷县中寨镇中寨村后宏坤的养牛场,设施饲养棚里,牛儿们正在阳光下悠闲地吃草。后宏坤指着一头毛色发亮的牛说:“这是西门塔尔肉牛,以产肉为主。我现在养的这些肉牛预计六七百天就能出栏,一只能卖到一万元左右,目前一百多头牛的经济效益预计能够达到25万元左右,除去成本,纯收入大约在15万元左右。” 今年46岁的后宏坤是土生土长的中寨镇中寨村农民,由于生活困难,很早就外出打工,当过搬运工、建筑工,后来又到漳县长征牧场养牛,“虽然收入还可以, 总觉得不是长久之计。”后宏坤回忆说。在牧场养牛期间因为吃苦耐劳,又善于学习和钻研,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当了解到肉牛在市场上需求量很大,而农村规模养牛户却不多,养牛前景比较可观,于是,他便有了回家养牛的想法。2011年,在乡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后宏坤兴建了宏远绿色养殖场,动员乡亲们投资入股,以合作社的形式,总投资120多万元,引进以产肉为主、抗病耐寒热、生长快、易饲养、好管理、见效快的西门塔尔、海福特、紫罗兰、秦川黄牛共133 头,其中采用分散养殖肉牛53头,集中养殖肉牛80头。 正在给牛喂饲料的饲养员后文炳告诉笔者,他是村里的低保户,以前一直靠吃低保过日子,养牛场建成后他便成了场里的一名饲养工人,每月能拿一千元左右的工资,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明显好转。据了解,养牛场里的饲养员都是来自本村的一些低保户或者没有能力外出打工的剩余劳动力。用后宏坤的话说,让村里的这些闲散劳力来养牛,既解决了养殖场工人问题,又让他们有事可做、有钱可赚,能帮他们甩掉低保的“帽子”。 谈到养殖场今后的发展规模,后宏坤信心十足:当初给养殖场起名为“宏远绿色养殖场”,就是希望养殖场能够走得更远,规模发展得更大。今年计划年底引进牛150头、羊200只、鸡1000只,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形成养殖小区。并将养殖场的牛羊粪便和一些废渣利用起来搞种植,实现绿色养殖循环链,今后中寨村的农户们脱贫致富的愿望将不再遥远。
-
科尔沁牛业成为大学生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
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地方所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名单,记者了解到,有11个项目榜上有名,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是教育部“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科尔沁牛业秉承“食品工业,道德工业”的企业经营理念,带动地方农牧民致富,以“产业报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经营思想予以支持鼓励。。拥有通辽屠宰加工厂、南阳屠宰加工厂、通辽肉制品分公司及育肥牛基地、草牧场等下属企业,建立了以肉食品加工为主体、以绿色饲料加工、畜牧产品研制开发、草原生态建设为基础的肉牛集约化和规模化的产业链条,成为国际化、专业化的现代肉牛产业。
-
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大力发展牛羊产业
日前,针对自治区牛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链节点集中度不高、品牌建设有待加强、无序竞争、管理和技术落后、融资困难等问题,内蒙古工商联呼吁通过整合延伸产业链,加大对龙头企业、品牌产品的扶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进一步大力发展牛羊产业。 内蒙古畜牧业历史悠久,人们以牛肉、羊肉为主要的食物来源,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淀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2012年,全区大小畜户仔5175万头只,出栏6040万头只,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1.1亿头只。内蒙古工商联调研后认为,内蒙古牛羊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小、散、低、乱。从饲草料种植加工、牛羊繁育、屠宰加工、储运流通,到消费环节,行业集中度和现代化程度都不高。如屠宰加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低,造成私屠滥宰现象屡禁不止。虽然目前自治区有“乌珠穆沁羊”、“科尔沁牛业”等一些知名品牌,但从特有的优势条件要求看,差距仍然很大,多数企业没形成品牌,外地消费者只能看内蒙古地域品牌。由于无品牌或品牌不亮,造成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微薄。由于市场监管不力,相互无序竞争,造成好企业竞争不过违规企业。饲养管理粗放,屠宰加工工艺技术落后。由于资金缺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影响畜牧业企业发展壮大,有的陷入生存危机。 为此,他们建议,在适合发展牛羊产业的地区,一方面精选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打造出贯穿饲草料种植加工、牛羊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冷储流通、销售消费等多环节的一条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引导处于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对上下游资源和渠道进行开发,从而实现产、供、销的高效对接,实现产业的纵向、横向整合;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培育扶持一批牛羊产业的领军企业,以使主导产业更加突出,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产业链更加完整;各级政府对牛羊产业的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在土地选配、财政补贴、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方面都给予扶持,金融部门在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业升级,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通过企业自身努力、政府扶持、金融等部门支持,共同推进品牌建设;工商、质监、食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牛羊肉产品的监管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健全肉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监管机构建设,提升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