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牵”着黄牛奔小康
新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和畜牧养殖大县,肉牛养殖历史悠久,辖区内的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也是全省唯一的农牧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新野的想法很大,到2020年,要把这个集群建成全国肉牛产业的先导区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区。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公司总占地700亩,目前已建成了万头畜位的肉牛育肥场、屠宰10万头的肉牛加工厂。公司总经理王凤勤说:“围绕肉牛产业,地方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也带动了核心区域内农民的致富。”
认养黄牛是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扩大养殖规模、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目前在新野县本地,已有22户农民饲养该公司3200多头肉牛。王凤勤说:“通过这种办法,认养户一年就能到小康,公司的养殖规模也扩大了,稳定了牛源,并获得了规模效益。”
母牛养殖是确保牛源的基础性工作,但是由于繁殖率低、养殖周期长,目前养殖母牛普遍不赚钱,甚至赔钱,给肉牛业的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对此,南阳市和新野县共同出资对母牛养殖户给予补贴,以破解这一难题。
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黄牛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具有多个地方类群的品种。如今,南阳黄牛的存栏量仍然高达150万头,始终占据河南肉牛业的龙头老大。
杜德建是新野县歪子镇的一个普通农民,曾在一家大的养牛企业养牛近20年。2012年9月,他作出自己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从这家养牛企业辞职,认养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的母牛120头进行饲养。
按照合同,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搞好牛舍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200公斤左右的小牛。杜德建养6个月后再卖给公司,其间增长的体重收入全部归自己。
2013年1月7日,天气寒冷,杜德建手揣在上衣篼中,粗略地算一下账:如今活牛价格一斤13元,如果养到400公斤左右卖给公司,扣除饲料等费用,一头牛的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一茬的收入就在25万元左右。一年养两茬,确保纯收入在50万元左右。杜德建说:“照这样搞法,自己一年就进入小康了。”他庆幸自己运气好,选对了方向。
省畜牧局有关负责人说:“杜德建的确运气好,方向选择也是对的,他在一个最合适的时间、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方式进入了肉牛养殖业。作为全国第一肉牛大省,河南未来将瞄准高端市场,大力发展优质肉牛产业,积极开发优质高档牛肉产品,肉牛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这时候去养肉牛,不赚钱也难呀。”